“最美乡村气象小院”亮相成都温江

人民网成都7月30日电 (记者宋豪新)7月29日,“最美乡村气象小院”在成都市温江区正式启用。
该项目由成都市气象局与温江区政府主办、温江区气象局牵头承办,联合政府部门、乡村集体、企业及研学机构构建“政—村—企—研”四方合作模式,将气象科学、农耕文化与生态美学融入农家小院,打造出田野间的气象主题生态博物馆,为气象经济下沉和美乡村、赋能乡村振兴提供可复制、可推广的“温江方案”。
主题场景全景呈现,气象小院绘就乡村新图景
作为沉浸式乡村气象体验空间,该小院突破传统科普场馆模式,以承载川西田园风情的农家院落为载体,开创“建筑-室内-景观”三位一体、浑然天成的气象文化叙事空间,实现气象文化与乡村风情的深度交融,为公众带来全新的科普体验空间。
建筑保留青瓦木窗等乡土风貌,植入气象观测微型站等设施,兼具“乡愁”与科技感。室内一层展陈气象观测演进、气象科技服务国家战略等内容,二层设“春生、夏长、秋收、冬藏”主题研学空间。庭院划分“风云观测场”“雨径迷踪园”等区域,让游客感知气象与自然的共生关系。
政产学研共话,多机构携手为小院赋能
开幕式上,6家单位为小院授牌。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授予“智慧气象与农业生态耦合创新实验室”,成都信息工程大学授予“气象科普与实习实践基地”,成都市标准化研究院授予“气象标准与智慧气象协同创新实验室”,四川省研学旅游产业促进会授予“会员单位”,行读(四川)研学旅游研究发展中心授予“气象科普研学试点基地”,四川卓豪农业有限公司授予“农事气象技术服务基地”,以“多方授牌+协同聚力”的形式,为小院注入多元资源与发展动能。
研学活动多元开展,气象知识扎根乡土赋能实践
气象小院以“科普惠民、产学研融合”为目标,设计多场景研学活动,推动气象科学从“书本”走向“田间”、从“知识”转化为“技能”。
人影高炮互动,揭秘“呼风唤雨”的科技。通过人工影响天气高炮模型及模拟发射,讲解人工增雨等原理。
气象灾害体验,沉浸式学习“避险技能”。“气象灾害体验馆”结合场景展示与互动环节,传授防灾减灾技能。
菜园农作物观测,解锁“气象与生长”的密码。“节气农艺圃”中,孩子们可认领作物,结合气象数据制作“作物生长气象日记”。
气象咖啡厅与文创,把“科学”带回家。院内“气象咖啡厅”提供特色饮品,文创手作区让孩子们制作气象主题纪念品,延续气象兴趣。
气象为媒,书写文商旅体养深度融合发展“温江答卷”
开业仪式上,温江区气象局党组书记、局长周正斌表示,小院的诞生源于对“气象经济下沉乡村”的探索,旨在打破气象服务“城市中心”惯性,让气象成为激活乡村资源的“催化剂”,期待其成为孩子们的“气象夏令营”、村民的“议事厅”、游客的“打卡地”。
温江区政府党组成员、副区长龚春明表示,最美乡村气象小院具有社会、经济、人才、气象、美学等“五大价值”,为和美乡村建设增添了动力。未来,温江区将进一步拓展“气象+”应用场景,让气象数据融入粮食生产、健康生活、银发消费等更多领域,全力打造气象经济助力成都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的“温江样板”。
最美乡村气象小院的启用,标志着气象服务从“空中”走向“田间”、从“幕后”走到“台前”。在这里,气象不再是遥远的预报数字,而是农耕生产智慧、乡村活力要素、人与自然纽带,书写气象赋能乡村振兴的全新篇章。
分享让更多人看到
- 评论
- 关注